2008年2月24日

甘泉航空首航 擺烏龍

2006.11.02  中國時報
甘泉航空首航 擺烏龍
黃麗如/倫敦報導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節,也是亞洲首家長程線的低價航空甘泉航空(Oasis Hongkong)啟程首航到英國倫敦的日子,我應邀參加這趟標榜「超低價、高質感」的飛行。

怎知,光復節失利,甘泉航空首航竟然失敗,我當天沒有飛到倫敦,而是在飛機上苦等5個小時,然後被請下飛機、進香港過夜、第二天繼續再飛。台灣代理甘泉航 空的李本玲總經理說:「好事多磨呀!」24小時內,我看到一家新興航空公司的危機處理能力,心情也如洗三溫暖,從震驚憤怒到感動狂喜。

■期待 坐著便宜飛機去英國

一想到從香港到倫敦單趟飛行可以便宜到台幣4000多元,我就對這趟航行充滿期待。飛機起飛前甘泉航空的創辦人李卓民牧師說:「我們承諾在首航後的首年, 每班飛機都有一成的經濟客位以港幣1000元(約台幣4400)優惠價發售…,之後我們的航線將拓展到加州、科隆、柏林、米蘭、芝加哥等地,達成更多人省 錢旅行的願望。」便宜再加上之後多元的航點讓甘泉航空首航的當天吸引大批媒體關注,當地的航空業者也擔心甘泉航空會瓜分香港航空業的商機。

我滿心期待的登機,順便把飛機逛了一圈。我發現同樣是747-400的飛機,甘泉的經濟艙椅距比華航寬敞,坐在椅子上時膝蓋不會頂到前座。商務艙的椅子也 比華航747-400好躺,腳可以伸得很直。雖然是低價航空公司,但是整趟12個小時的飛行,將會提供兩次免費熱食,商務艙可以免費喝酒,經濟艙則要付 費;商務艙可以免費吃泡麵、經濟艙則要付將近台幣60元吃泡麵。

娛樂方面不像一般航空公司在椅背上塞滿了印刷精緻的雜誌、影音目錄、購物目錄,甘泉航空沒有機上雜誌,機上的電影片單也只是以一張紙羅列12部免費電影 (商務艙16部),這些電影都不是這半年的新電影,其中包括:海底總動員、把愛傳出去、北國性騷擾等,與其他航空公司搶先播放新片不同。從這些細節可以看 出甘泉航空在小地方就開始節省成本。

由於飛機上的感覺一點都不「廉價」,空服人員很親切(多是年輕香港男女,他們可是華航負責培訓的),我坐定位後不覺得他和一般「高貴」的航空公司有什麼不同。然後,我就開始等待啟程了。但,我等了5個小時,飛機都沒有飛。

■震驚 竟在飛機內枯等五小時

原本應該在下午一時起飛的飛機,在空橋撤掉、空服人員示範逃生方式後,仍然沒有動靜。過了一個小時,傳來機長廣播:「由於中國軍演,所以飛機將延遲一陣 子,請大家耐心等待。」再等一個小時,飛機上開始騷動,頻頻問空服員為什麼還不飛,這時聽到讓人驚訝的廣播:「由於俄羅斯領空發生一點問題,我們不能飛越 俄羅斯領空,現正在努力協調溝通中。」我當時非常詫異:天哪!首航竟然沒有把航權全部談好,這會不會太誇張。

就這樣全機300多人在飛機上耗了5個小時,空姐空少在枯等3小時後,開始發點心、送飲料、播影片,希望能平息眾怒。到了晚上六時,機長發出失望的廣播: 「很抱歉,我們和俄羅斯溝通失敗,今天無法啟程,請各位乘客下飛機,我們會繼續努力聯繫,盡快讓飛機起飛。」我失望又憤怒的走出登機門,迎面來的是大批香 港媒體的鎂光燈。很顯然,甘泉航空首航失敗,成了一個大笑話。

■觀望 首航日成了危機處理日

航空公司將我們這群外籍旅客帶到簽證櫃臺,免費幫每個人辦港簽,然後用兩台遊覽車把我們載到東涌的四星酒店Novotel安置,給了豐盛的晚餐與早餐,希 望能平怨氣。至於香港的旅客,則可選擇住酒店或是領500港幣現金和兩張餐券。有些急迫要去英國的旅人,航空公司則直接幫他們買了Virgin航空的機 票,讓他們可以銜接班機到英國。

不管怎麼安置,全機的人心情都不好,因為所有的旅行計畫都被打亂。辦簽證時認識了一名也是從台灣來的旅客陳百 慶,他搭這班飛機去倫敦是為了去求婚,在等簽 證時他把剛買的婚戒給我看,他說:「我這趟希望能給她驚喜,沒想到飛機竟然delay,如果明天沒飛成,這班飛機會誤了我們婚事。」航空公司大概沒想過, 一趟班機的延誤與取消可是會影響許多重要時刻的選擇。

■狂喜 善後方式讓人不忍責備

出乎意外的安排與舒適,我在香港睡得極好。隔天去機場的路上,同行的朋友還跑去買烤鴨,她說:「萬一今天又delay,我們至少有好吃的東西可以吃。」我 的心裡則在想:如果今天又delay,我就要回台灣,再也不要理這家航空公司。」到機場Check-in,地勤人員發了一封李卓民牧師寫得道歉信,同時保 證俄羅斯的問題已經解決,今天可以順利起飛。

我還是保持觀望的態度,在過海關時,海關人員還調侃的說:「希望你今天順利起飛!」看來甘泉航空的名號已經震驚香港,知名度迅速打開。我又碰到要去求婚的陳百 慶,他說:「今天應該不會有問題吧!」看來,大家心理都充滿了猶豫。

登機完、收空橋,飛機立刻移動,再起飛的那一剎那,全機歡聲雷動的鼓掌。飛機飛到一定高度後,機長廣播:「讓我們喝香檳慶祝此行的成功!」此時,全飛機的 人每人一杯香檳,李卓民夫婦則從經濟艙開始和每位乘客敬酒、致意,同時送每個人一張香港倫敦的來回機票,以作為昨天首航失敗的補償!看著他們的誠意,握著 手上的機票,我竟捨不得責備了。而全機興奮的情緒,讓此次飛行成了近年來我坐飛機最難忘且感動的經驗。

INSEAD MBA申請經驗分享

分享我的MBA申請心得。

Male, 28 申請學校:INSEAD only

總共工作經驗:
兩年consulting in London
兩年consulting in Greater China
一些intern, part-time, consulting 經驗 in the US
一年八個月的空軍軍官

Education:
台灣大學
美國伊利諾大學
一些Wharton商學院的證照

推薦信: 某公司大中華區Managing Director與台灣總經理
--------------------------------------------------------------------
心得:

ESSAYS:
花了兩個多月慢慢熬,找了六位朋友輪流看(其中有兩位alum與一位current student)。
寫的方式是: 清楚學校想要的特質 → 用合適的例子與文字展現出那些特質。
INSEAD想要的特質是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eamwork and quick to get to the point。
為啥呢?我想前兩項是INSEAD經營MBA的基本定位,後兩項則攸關你能否成功的在一年內搞定別人兩年的課程。
因此我扯了一些玩股票斷頭(risk taking :P ) 、專案管理(teamwork) 、四年遠距戀愛與跨國求婚的故事(entrepreneurship, teamwork, creativity, risk taking... whatever) ,透過故事表現出人格特質。工作/生活的比例約一半一半。字數聽說在+-10%就ok。盡量簡單扼要,避免複雜或瑣碎的描述。很多我自認不錯的片段後來都 砍了,因為有意思的故事不一定能展現出adcom想見的特質。

GMAT:

第 一次考GMAT 準備了五週:前兩週熟讀official guide,後三週練習真題。原以為夠用就好,但在學校給我interviewer info的隔天,admission manager打來要我重考。我嚇到,說:680沒那麼糟吧? 阿姨說INSEAD希望個別M與V成績,最好都有70%。因為就著經驗,verbal沒70%的學生上課會比較辛苦。又說 INSEAD是不看AWA的。

我說如果報名都滿了怎麼辦? 也許考完時 admission都送光了,可不可以先給我conditional offer? 她說學校無此前例。我又說這個schedule可能會耽誤我申請獎學金耶 (PS. INSEAD是拿到admission才在指定window內申請€) 她說還是可以申請獎學金,只是我的application會hold住,直到收到GMAT成績。
眼看ㄠ不了,我只得接受,並寫了封信謝謝她,至少她還給我機會補救,不是直接把我ding掉。我趕緊報名兩週後的GMAT,把送出去的書與墊桌腳的練習題再拿來K,順便在這段期間完成了兩場alum interviews。成績衝到720


INTERVIEW PRACTICE:
我大致上把過去(豐功偉業、團隊合作、教育背景)、現在(工作職責)與未來 (career goal, why MBA/INSEAD, why now)等問題想清楚,正經的講個兩遍就差不多了。
另一部分則是把自己的essay再好好的讀過,想清楚。
mock interview是很好的練習,不僅是為著admission,更是為著往後找工作而準備。我抓了兩位在倫敦的alum練習。其中一位認為拿到 interview invitation的人拿admission機會應該有70%以上。心臟強的人不妨架攝影機拍自己面試的模樣,我幫人家玩過,是帖猛藥。

INTERVIEW EXPERIENCE:

很想回台灣面試,自認為有相對優勢,但想想留在倫敦也不一定鐵掛,就拼了。

第一個interviewer在一家bulge bracket bank當 head of investment banking。我Google一下,他老爸是個公爵,他自己是保守黨黨魁在伊頓與牛津的好友,曾代表保守黨競選國會議員。以上純八卦,回到正題。

這個英國-法國人畢業16年了。他只花十五分鐘問問題,如動機目的等。接著說因為學校要求,他必須問些制式問題,便開始問團隊合作的經驗。接著咱們便開始抬槓。
他認為INSEAD很多學生是privileged child. 他說誰能年紀輕輕就遊走各國? 多半是外交官或跨國經理人的小孩。

不過我認為這畢竟是16年前的體會 (ps. 十幾年前的學生source多為歐美已發展國家,不像現在這麼多發展中國家),現在國際經驗比以前容易取得… 接著他說這樣的學生背景使得INSEAD並非真的那麼entrepreneur-oriented (你扯學校後腿喔?) 家境富裕的校友創業,很多是為著享受生活的,如:經營休閒旅遊業、時尚業或幹到中型公司的CEO就滿意了。我說那你算努力型的喔?他笑說:當然! 我一定是前10%打拼工作的! 聊了差不多後,他說會推薦我,並祝我一切順利。共花45分鐘。

第二個interviewer很神秘,只知道在一家顧了很多前MI6(英國的CIA)探員的spy firm工作。後來這位兄台沒空,因此學校又丟給我三號alum。

No. 3是個consulting firm的founder and CEO,專門作business development consulting。我連絡他一個禮拜音信全無,就向學校回報校友失蹤了,於是學校又塞給我四號alum,是個investment bank的director。Google一下發現這老兄是英國皇室的一員 (Google什麼怪資訊都有)。後來No. 3突然冒出來,叫我幾天後去找他,我只好再請INSEAD cancel No. 4 interview。呼…幸好只申請一家,不然會被搞死。

與No. 1相比 No.3比較正式,這個約旦-英國人先請我自我介紹,再仔細的走過我的履歷。如我所料,他問了許多團隊合作的問題:如何領導project 、管理客戶與同事,以及在INSEAD若遇到組員擺爛,要如何搞定等狀況題 (我說講不通就吵架力爭吧!他說exactly!) 另外也問了未來的career planning等基本款。

後來他分享了一些INSEAD的經驗: 那一年是他一生最懷念的日子,大家帶著職場的成熟與學生的瘋狂來到INSEAD,他交了二三十個真正的好友。而他最大的收穫之一,則是學會聆聽別人。當一群各方好漢聚在一起時,有時太急於表達甚至辯論,而忽略了傾聽的藝術。
整體而言我自認ok,他口風很緊,沒給啥feedback 。共花了一小時。

WHY INSEAD?
我老媽從來沒正確唸對INSEAD過,總唸的像台語的”硬死鴨”,還問是不是野鴨大學?
基於以下幾個原因,我沒申請離我住處15分鐘的London Business School,而選擇INSEAD:
1. Short/long-term career match:
INSEAD在consul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general management的訓練最符合我的career planning。進了INSEAD我想有很大的機會進去top management consulting。如果一個人不執著於美國的就業市場,INSEAD可以提供許多在亞洲與歐洲的絕佳機會。

2. Cost: 10個月 + 五萬歐元tuition + 一萬五歐元生活雜費:
其實INSEAD學費已很接近top US program了,最主要的差別是時間成本:少一年的生活費,多一年的收入,會差很多。從ROI角度看,INSEAD與IMD是我唯二能接受的。MBA是教育,更是種投資,若都能達到目的,何不選擇最划算的?

3. Geographical match:
已呆過美國,覺得Asia比較適合我,希望在法國(離老婆近)與新加坡(離台灣近)體驗小鎮與都市生活,也考慮去華頓晃晃。

4. Culture fit:
老婆說我像在申請師大附中,我說INSEAD較像international airport。
INSEAD work hard play hard的氣氛我很喜歡,頗像我回憶的高中生活。
七十個國家的學生與三十國家的老師來到法國小鎮/東南亞小島,沒多久又飛往五十個國家工作,跟機場沒兩樣。重點是十個月與各國菁英相處,可以讓你知道這個星球真的很大,沒有任何文化是主流,你對許多國家的刻板印象會在此瓦解,且你的人脈也隨之伸展至各國。

沒上的話…
決定申請一家時就有心理準備了,雞排攤已經準備好了。不過申請MBA反倒讓我體會到"沒有"MBA可以作什麼。MBA是捷徑,卻非唯一路徑,還是有很多事是不需要這三個英文字母的。

OVERALL THOUGHT:

第一次申請出國時,赫然發現自己的許多經驗對申請助益不大,以致履歷表沒啥賣相,我才體會到學經歷不像GRE、GMAT是一蹴可及的。出國後便常 提醒自己要為下一個五年作準備。這個教訓對於申請MBA很有幫助,因為累積工作/生活上的經驗與credi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甚至作了許多volunteer work,當下看沒什麼,但回頭看很有價值,且這些經驗是量化成績很難比的。申請時材料都有了,只要漂亮的呈現即可。

另外的體會是學校與自己的match :
從一開始精讀official brochure到後來與校友的networking,INSEAD已不只是排名/工作/offer/薪水等數字,而是一個活靈活現人的組合。我相信對於 adcom以及校友而言,每間學校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希望applicant有認定與感情(好歹也要在essay與interview表達出來) 。如我所說INSEAD是很unique的,愈認識校友與學生,愈欣賞這間學校的獨特。建議大家想辦法認識校友,多與他們聊聊
Grab this Widget ~ Blogger Access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