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P2像打地鼠

媽阿! P2是個混亂的開始.

週二清晨從台北飛回新加坡,直接拖著行李,在上課前15分鐘抵達學校.
算一算,這週上了13堂課,另有5個career event/speech, 4個group discussion, 2個party,外加場籃球賽. resume還沒修完, prison break還沒看完,下週末太太要來新加坡…
感覺像打地鼠遊戲一樣,打了一隻,跳出另一隻,永遠打不完.
這就是想要10個月搞定MBA的代價.

這學期六門課中,有一門叫strategy.教授是個前McKinsey partner, 美國/義大利人, 矮個頭,鷹勾鼻,很有活力的Harvard MBA (還是前5%畢業的Baker Scholar) + PhD.
聊到了這門課的架構:大產業/對手的分析,本身的strategy等等.其中有一段Warren Buffet的話頗有意思,大意是:當一個超強的manager到了一個超難的產業,通常還是產業擊敗了manager.
(“When an industry with a reputation for tough economics meets a manager with a reputation for excellent performance, it’s usually the industry that keeps its reputation intact”)
產業的特性對公司的營運有關鍵的影響力,這是為何咱們要分析產業.別跟大環境作對,逆轉乾坤不是常發生的.

2008年10月24日

P1學了什麼?

過去這三天花了16個小時考完五科期末考,P1正式結束,過癮!
這五科裡頭財務會計肯定是最折磨人的:
我們拿到某家公司的財務報表,總共近四十頁,考卷上問的是些無邊無際的問題.
Ratio analysis已經是最簡單的了,但就連比較這家公司的各項財務ratio也挺難的.原因是標竿公司與產業的數字要嗎很接近,不好發揮,要嗎差太遠,無從比較.難的問題則是要你在這疊報表中找出可能的問題,再透過修正數字改變原本的income statement.所以每個小註解都是可能的嫌疑犯.當我考了半小時後,我開始想:到底我過去兩個月在幹嘛?我真的有上課嗎?還是我拿錯了考卷?
我翻翻考卷,上面是英文與阿拉伯數字,但我好像在讀阿拉伯文與羅馬數字.經過三個小時的折磨,還是扯了一些鬼東西,結果如何,到時就知.

INSEAD的前兩個月收穫很多,在很輕鬆的氣氛下學了許多實用的知識,偶爾同學會像三歲小孩一樣玩起來,但無傷大雅. 也認識了很多其他星球來的生物,交了不少朋友.這裡國際化的程度,絕對是地球上第一! (我後面那組:5個同學8個國籍)
第一個學期到底上了些啥? 讓我回味一下.
若你是個完完全全沒有商科背景的人,經過這兩個月你會學得:

1. 經濟:
從最基本的供給與需求,學到外在力量(關稅,配額…)對市場或消費者的影響,可憐的完全競爭市場,爽翻的市場壟斷(monopoly)以及有趣的寡占市場(oligopoly):扯到賽局理論與Nash equilibrium,以及如何算出相似產品的定價(Bertrand equilibrium),相同產品的定量(Cournot equilibrium)或作為市場開拓者最佳產量(Stackelberg equilibrium)等等.印象最深的還是與華頓的同學玩兩週的模擬市場遊戲,這個遊戲讓我現在看到報紙上的新聞,會不自主的想到遊戲中的爾虞我詐.

2. 財務:
基本的現金流,Present value,簡單的幾款投資模型,債券計算與套利(arbitrage),用Discount Cash Flow算公司的價值,推算股價的合理性,CAPM,到如何optimize投資組合,計算WACC,舉債對公司財務的影響與利弊,其他幾款推算公司價值的方法

3. 統計:
從簡單的統計數字,不同的ABCDE…Z test,到跑出multiple regression與判定regression的好壞,進而用統計預估一些實際商業上的數字(如:下個月銷售量)或不同variable (如:廣告量,對手促銷,本身價格)對dependent varaible的影響.

4. 領導個人與團隊:
一堆很難用言語描述的soft skill東東,自己來上就知道了

5. 會計:我學到了…媽的,如果不雇一個好的會計,我的人生會是黑白的

接下來的兩個月我將面臨另外的六堂課.課程如何,下週一就知道了(感謝學校還給我們兩天的假)

2008年10月20日

這次只剩比基尼

繼上次睡衣大戰後,這次更狠的來了.
為了慶祝第一學期(P1)的結束,我們在每門課的最後一堂課玩不同的遊戲
比如說當會計教授說了某個關鍵字時,全班跳波浪舞.老師很訝異原來大家對於 “美國會計準則”或 “股東權益”這麼熱情
或者在領導統馭課想法子說出幾首瑪丹娜的歌名,如: Like a Virgin (宛如處女), Erotica (情慾), Material Girl (拜金女郎), Bedtime Story等
一切進行的還不錯,大家瞞天過海的偷渡了不少歌名.只是當某個荷蘭同學要硬套歌名時,便破功了.他竟然扯出這種爛梗: “談判有個關鍵,要表現出你的真誠,宛如處女找聖經一樣…” 教授終於搞懂為何今天大家講話特別繞,他笑笑的說:老兄,下次玩賓果之前,想清楚再來!

至於經濟課就猛了,大家穿上有教授肖像的T-shirt (前面寫feel the love, 後面寫awesome,都是教授的專用台詞),還把空調全關了.
上到最後,平時搞笑的教授發表感性的談話,底下便有人說: “媽阿,好-熱-阿---” 頓時,大家一起把上衣脫掉! 男生脫掉上衣,光著上身,穿著沙灘褲,女生剩下比基尼!這是因為教授熱愛衝浪與海灘,大家把海灘帶來了 (幸好他不去天體營).教授在大家起鬨下,也脫掉上衣!大家都瘋狂了.接著是一罐罐啤酒上場,這就是我們P1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
教授接受大家歡呼 (這是少數能post的照片之一)

2008年10月15日

老師被綁架了

一年一度的校友大拜拜快到了,
去年同學為了廣告這個party,不惜把教財務的莉莉教授綁架走...

2008年10月13日

挑房子 撿便宜

INSEAD學生在第二個period結束後就可以自由換校區.

今天學校把大家校區選擇的結果公佈,近80%的同學都會互換校區,共有20種不同的排列組合
有趣的是明年一二月大批的學生都會跑到新加坡避寒,
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法國,我便是其中一個

於是大家開始找與自己相反選擇的同學換住處.
"法國六個月>新加坡四個月"的同學,便聯絡"新加坡六個月>法國四個月"的另批人,
像我一樣"逆流而上"冬季去法國的同學約15個,但與我相反的同學卻有110個同學,
這百來位同學多半要把住處推銷出去,便找上門來了

消息發布沒多久,我開始收到不同的推銷信:
"開車十分鐘,坐落林間的城堡! (請參考上圖) 附車子!" (換句話說就是鳥不生蛋的地方,車子你也不能開來新加坡)
"俄羅斯美女室友兩位(單身)..." (這個嘛...)
"寬敞的大宅院,花園+排球場+游泳池" (冬天能游泳嗎?花都凋了吧)
"走路七分鐘,包水包電包網路! 500歐元!" (這個可以考慮看看)

為了避免信件轟炸,我寫信給跟所有與我同樣處境的同學,收集大家的找房子的條件,
再一次寄給那一百多位同學,省得一個個回信.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對美女室友有興趣的...
一二月的新加坡

2008年10月10日

好巧!

一年前我準備申請INSEAD,在網路上找資料時,無意間看到一個校友的blog,我便大膽的寫email去請教她一些工作問題.
昨天去圖書館途中,瞄到會議室前擺了許多履歷,好奇之下便去瞧瞧.原來是某M顧問公司送了二十位顧問來新加坡面試快畢業的同學.
巧的是,這位經理的履歷也在其中,上面還有她的照片.原來她長這樣.我心想:世界真小,好巧!
當我調頭要走時,履歷上的真人突然從旁邊的廁所走出來,就這樣,blog上的人與履歷表上的人出現了,我反射性的叫了她的名字,兩位在虛擬世界對話過的人便在會議室前不期而遇.
她整天排滿了面試,幾個小時後就要離開新加坡了,我把握機會,傍晚與她喝茶聊天,她也分享了許多個人經驗與建議給我.

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
五年前,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台大學長要去這間公司,我也寫了email去問問題.
兩年後我陪好友去MBA fair,我那時並不想申請MBA,便四處與人抬槓.聊到一半,跟我聊天的人向他遠方的同事打招呼,走來的是個胖胖的男生(長的像是電玩展的路人甲).聊了一會後才發現他就是那位學長.好巧!
到了倫敦工作後,我決定申請INSEAD MBA. 巧的是這位學長在公司贊助下也去了INSEAD,現在又回到了此公司.來新加坡前我在台北停留幾天,便聚了一下,聽他講講台灣與大陸的MBA就業市場.

四年前我開始準備case interview,在某論壇上看到有人在找伴一起準備case,我便熱心幫忙.沒想到這老兄人在舊金山工作,我們只能透過MSN準備.
一次練習下來,我便發現我程度不夠,根本是幫倒忙.原來這位電機系的學長歲數與經驗都大我一截.
幾週後他拿到了offer,舉家遷回台北.自此以後,三不五時會向他請教問題.

也是五年前,第一次出國讀書的前夕,我突發奇想,為何不找台灣這個領域的專家聊聊?我便寫信給一位研究所所長,說想與他聊聊.巧的是,所長也要到同個學校/系所做研究一年.就這樣,我在美國期間常與他碰面,或到他家吃飯.好巧!

最後是去年初,一位台灣媽媽到倫敦看女兒,來到了我所在的教會.我心想,這位媽媽人生地不熟,英文也不好,我去陪她聊聊天罷.
她聊得開心了,聊到了她女兒的點點滴滴,又說女兒之前在一家叫不出名字的商學院唸書,學校在新加坡與法國,我心想: “有意思~地球上這種叫不出名字的野雞商學院,又在法國/新加坡有校區,好像只有INSEAD吧!” 於是過幾天便與這對母女吃飯,那頓晚餐改變了我對這間鳥商學院的認識,最後決定只申請這家.申請期間,這位台大管院的學姊幫了我大忙,我又透過她認識了許多其他校友.

這種事還真不少:很巧的找到地方住,找到打工機會,認識到不同領域的專家/怪人…
漸漸的,我體會到很多人願意伸出手幫別人,也體會到很多巧事是給主動的人.

2008年10月8日

現在的經濟

經濟學人於上月發表了對當前經濟的精闢見解,一言以蔽之:

2008年10月7日

睡衣與枕頭大戰

期末考再兩週就到了.課業愈忙碌,學生愈愛玩.

今天一早在locker整理東西時,旁邊一個同學突然脫下褲子,只剩下內衣與內褲
“靠!你幹嘛脫褲子!?”
“今天不是要穿睡衣打枕頭戰嗎?我睡覺都只穿內褲的…”
(幸好你不是裸睡,不然老子踹死你)

幾個同學搞出了 “穿睡衣打枕頭戰”的遊戲,作為兩班體育競賽的前哨戰.
於是我穿著中華民國空軍牌內衣與短褲上學,至於枕頭就算了,在公車上帶個枕頭亂尷尬的. 快到學校路上,看到同學三三兩兩的穿著睡衣帶著枕頭上學

進到教室,眼睛差點跳出來:
我看到一件火紅色蕾絲邊性感內衣,穿在咱們法國女同學身上
“這是法國女人的風格嗎?”我問葡萄牙同學
“嘿,我不知道.不過我認為巴西與義大利女生最hot!” 他指著穿著緊身小可愛的義大利女生,仔細打量,這件衣服蠻立體的,義大利的服裝設計還是很先進

除了這些很猛的歐洲女生,隔壁出現了一隻大泰迪熊.我想這該是某個東方女孩的熊熊吧
想不到牽著它的是個三十歲的法國男,他說這隻熊陪伴他多年了,他千里迢迢的把他的床伴從巴黎帶來. (感動不起來…因為這隻熊跟這位魁伍的工程顧問很不搭…)
放眼四處,各種五顏六色的內衣與枕頭.我瞄到我的好友,另一個台灣女生 - What?粉紅色的H-E-L-L-O K-I-T-T-Y睡衣? Niiiiiice,有你的,連日本同學都沒這麼猛.
以後老外都以為台灣女生都穿可愛的卡通睡衣睡覺.

大概是昨天沒睡飽,上課看到一堆枕頭,我便睡著了.睡著的代價就是貢獻10元的party基金.

中午一到,一堆人帶著枕頭從一間教室K到另一間教室去.最後我們班贏了這場枕頭大戰 (連這種胡搞的遊戲也有評審).

幸好今天沒有公司來招募…

2008年10月4日

校友幫幫忙

學校除了把公司帶進來學校招募外,現在也主動出擊了
INSEAD最近寄信給校友搏感情,告訴大家經濟不好,若有母校可以幫忙的地方,學校一定會盡力幫忙.同時也透過校友,了解現在業界所需要的職位為何?

昨天學校寄信給在校生,說若你之前有distressed investment或企業重整(restructuring)經驗的同學,麻煩告知,學校會把你的的CV寄給各地專搞此領域的hedge fund或 private equity校友

Distressed investment是啥呢? 就是去投資瀕臨破產或已經破產公司的債券 (distressed securities).再藉由重整公司債務或改善公司營運而獲利.
企業重整則包括了裁員,賣掉較不重要的資產,或將製造或某些功能外包出去...等等;反正公司已經快掛了,磨光總比鏽光好.

當初我曾幫某大壽險公司斷尾求生(裁掉所有的業務員,轉成純靠通路銷售),也幫一些公司cost down過,不知道這種鬼經驗能否濫竽充數? 大概不算吧.

Z curve 的詛咒

INSEAD與許多MBA一樣,採行成績不公開的政策(non-disclosure policy),任何雇主來問成績,學校統統婉拒.唯一提供的資訊就是此學生有沒有在dean’s list上面.
但會不會畢不了業呢? 很難,除非你天賦異稟,能在各堂課都專心的不上課,同學討論時努力擺爛,或許可以畢不了業.

照理說這樣大家都會因此不在乎成績才對,我從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經過了經濟與財務的考試後,我發現:
靠!搞什麼!大家都很拼阿! 搞到後來,想混的也沒心情混了.

這個現象因著INSEAD的成績計算方式而更強烈.這裡的成績是採統計上的Z-curve分布.也就是說,你的成績取決於你相對於全班平均的成績:所有同學的平均(無論是90或50)就是2.5分,而你的成績就是2.5加減你的標準差(Z-score).
若高於平均一個標準差, 成績便是3.5分,只要畢業時平均有3.35,就可以拿滿屌的distinction.
這種遊戲規則會逼著落後的同學想辦法跟上平均水準,而失去理智想拿distinction的同學得要有本事拉大與同學的差距才行.

上週經濟考試成績一出來,一狗票人都拿近滿分,使得失神沒考好的同學很擔心,因為不小心就可能低了不少標準差.
看到這樣的結果,Aloha教授握緊拳頭說:為了證明他對大家的愛,期末考他會出個難到縮肛的考卷給大家,等著瞧吧!又補了一句: tough love is still love!囧

儘管這聽起來很合理:拉低平均,使落後的同學不會與大家差太遠,有本事的同學也不用擔心撞到頂,可以努力考高點.但教授放話要難死大家還是聽起來怪怪的…
至於財務考試,老師考了一堆剛剛才教的公司valuation. 我勉強搞定,自認還不賴,沒想到不少人都輕鬆搞定,還有人嫌太簡單.
更!這叫考不好的同學怎麼活下去… 何必彼此為難呢?不是才剛學賽局理論的嗎?

2008年10月1日

爾虞我詐

又有遊戲可以玩了.

這次是INSEAD與Wharton一千多位學生共同玩一個模擬市場的遊戲,幫助大家體驗賽局理論(game theory)在現實世界的應用.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為期至少五天的遊戲.

我們並不知道對手/夥伴是誰,他們分布於法國,新加坡,費城或舊金山.

第一個遊戲我們是LCD基板供應商,對手則是LCD薄膜供應商.大家決定自各的價格.買家(LCD製造商)只在乎總價,不管各別價格.
反正他照個以下公式決定數量後,便向供應商購買同樣數量的元件.

數量 = 500,000/(基板價格+薄膜價格)^3
基板成本=5, 薄膜成本=2

總價太高會嚇跑買家,太低賺不到錢;我們與對手可以ㄧ起把餅做大,一人一半;但若有人想佔別人便宜(無論是純粹想搞別人,或害怕被人搞而搞別人),會導致餅越來越小,就算最後拿到了整塊餅,也食之無味.
某種程度,我們亦敵亦友.有趣的是:大家永遠不知道對方是天使或魔鬼.必須透過價格猜想對方在想啥 (答案是:他們也在猜想我們在想啥)

第二個遊戲我們是市場上唯二的記憶體供應商,競爭對手與我們有同樣的產品與客戶,大家各自決定要生產的數量.同樣的,生產太多會使利潤下降,但又不能阻止別人傾銷賺錢

第三個遊戲,我們與其他兩家公司共同成立了新公司,我們必須決定要投入資源多少,要嘛增加大家的利潤,或者偷懶搭順風車.結果可能是三個和尚沒水喝,也可能是三贏的局面.或各種不同組合

各個小組每一天都必須輸入三個數字,並在隔天得到前一回合的戰果:包含你與對手的價格/數量與利潤.

第一個遊戲最複雜,有非常多心理層面的考量.
第一天,我們決定伸出友誼的雙手,提供一個對雙方最有利的基板價格.若他們也伸出友誼的雙手,我們便可一起佔買家的便宜.到了隔天,結果出來,我們被耍了!對方想佔我們便宜,我們馬上開會討論要對策..
吃飯期間,各種strategy在飯廳中飄蕩,每組都有不同想法:
“哈哈,為了賺錢,我們必須狠一點,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人家也是千百般不願意,我只是自保…”
“Damn, we are f**ked! 好阿!你搞我,我也不會讓你好過,要死就一起死吧”
“我們與對手有共同的默契,就一起賺吧”
“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若他們不領情,就走著瞧吧!”
“#$&!! %@*!!”

這樣的遊戲就像現實世界一樣,沒有必勝的策略,所有的策略取決於你對手的進退.幸好現實世界不是只有公式,還有很多把戲可以玩.
Grab this Widget ~ Blogger Access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