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0日

P2學了什麼(下)

Strategy:
一門案例討論的課,基本上是教大家釣魚,而非給你魚(產業/公司策略)吃. 這個前consulting firm的partner教大家一些魚竿(framework)的基本款,如Porter的5 force analysis, value chain.概念都不難學,難的是透過一次次的練習與討論,建立起對各種魚的認識.這位義大利老兄一直強調:多練習!多練習!練習久了就知道何時用磯竿,何時用投竿,何時撒漁網…課堂上能給的永遠有限,但若會活用工具,你永遠可以在身邊找到活生生的case,自己找魚吃.
我很喜歡其中兩個當初Honda進軍美國的case.一個是BCG分析Honda的競爭優勢,有條有序.讀完後覺得這群小日本真是利害,攻城掠地,乘勝追擊. 另一個Case則完全相反,訪談Honda當時的美國主管,他道出了當年的挫折: 錯估情勢,賣的產品沒人要.只是一次偶然的意外,燃起了Honda的一線生機,他們便誤打誤撞,建立起口碑與市場. 人人都可以當事後諸葛,分析起某大公司的成功之道,反正怎麼講也不會錯.但是真的有一天站在未知的前線時,也只能盡己所能,並祈禱多一絲運氣.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顧名思義,這門課著重於公司管理者該如何規劃公司的財務.首先談的是公司的capital structure: Equity與Debt應該如何平衡?缺錢時是要發行新股或是舉債?對公司/股東/債主各有何影響?為何/如何發股利…
另一topic是選擇權.教授說選擇權像LEGO積木,結合long call/long put/short call/short put,便能產生適合自己公司的玩具.接著免不了要學學選擇權的估價以及找出套利 (arbitrage)空間.
(真佩服搞金融的人,永遠可以想出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與賺錢把戲.)
後半段課程由一個比利時教授接手,這老兄留著諾貝爾的血 – 他可是某諾貝爾得主的嫡傳弟子.這兄台應該是地球上最喜歡談share buyback的人,他可以隨時隨地扯他的share buyback,就像阿甘正傳裡面熱愛蝦子的士兵.事實上,Share buyback的研究讓他所管理的基金賺了不少的錢,也使他名列INSEAD的捐錢大戶-換句話說,INSEAD付他薪水,他又捐了一大筆錢給INSEAD,真妙.

Leading Organizations:
透過三種角度來分析一個組織:strategic, political與cultural.討論到national culture時,我被抓上台介紹台灣人的特點,以及華人社會對於謙虛的看重.上完這門課, 我學習到要找法國人當廚師,德國人來修車,瑞士人當秘書,英國人當警察以及找個義大利愛人;而不是找英國人當廚師,法國人修車,義大利人當秘書,德國警察以及瑞士愛人.

P2課程給我另一個體會是學科之間的流通:漸漸的看一個case時會不自覺的想到其他課所上到的其他內容,看marketing時想到strategy,看strategy時想到Operation Management.但課程本來就是相通的,因為企業的問題並不分科目.希望到畢業時我可以融會貫通更多的科目,或許INSEAD可以來個8個小時的畢業考,發給大家某公司的各樣資訊,從對外公開的財報到內部文件,產品銷售數字,組織圖,工廠資料等等.再問個十幾個題目,涵蓋企業價值估算,如何改善生產速度與減低庫存,產品定位與行銷手法,賽局理論與對手可能動向,組織文化,員工激勵,談判,內部創業…

不過講講罷了,沒人想這樣虐待自己.

P2學了什麼(上)

這幾天花了23個小時考了六科期末考(以及在考試間吃了十幾根香蕉),其中strategy, marketing 與 leading organization都是四個小時緊湊的考試.這應該是空前,希望也是絕後.

P2過的雖快,倒還收穫不少.
Managerial Accounting:
上學期的Financial Accounting是關於如何將公司的財務資訊作成外界能懂的會計報表.Flip side則是讓我們從外人/投資者的角度,透過ratio analysis與幾款工具,了解別家公司的財務體質.
Managerial Accounting 則重在公司內部透過會計,了解自身部門/產品/功能的財務表現,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如:砍掉賠錢的部門,促銷高利潤的產品,或者外包某些功能等等.只是會計系統有其限制,特別是在成本的分配上.比方說把電費平均分攤到各個部門去,但實際上可能70%的電費是由某一個部門花的.怨有頭,債有主,不能亂塞經常費用,不然不但無法正確反應經濟價值,搞不好賺錢的產品反而看起來賠錢,有貢獻的部門反成累贅. Activity-based costing(ABC) method提供了solution,反應出真實的狀況.
讀到一個case,一位做咖啡生意的校友透過ABC method,發現同業認為賠錢的channel反而最有利潤,轉而主攻那個channel而大賺.
部門間的交易也是筆學問.親兄弟,明算帳.到底A部門賣給B部門的零件要賣成本價,市價還是搏感情價? Fixed cost是要照實際數量還是capacity來分攤…看起來不過就是左手拿給右手,但也有不少學問在裡頭,對公司整體影響可不小.

Marketing:
既然是Marketing入門課,一開始討論都是些基本的概念,如微觀的4P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宏觀點的5C (Company, competition, client, channel, cost),外加一些雜七雜八的framework. 我倒覺得這個瑞士教授給的case assignments 與模擬遊戲較能反應現實世界所面臨的trade-off:由於資源有限,每個option都有其利弊,經理人要挑出一條最適合的路.不過老實說,marketing的問題也可以用strategy, statistics或economy的角度來解決,目前還看不出marketing有何高明之處…

Process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一門很數量的課,這個印度教授的課像是倒吃甘蔗,愈吃愈甜:一開始大家抱怨他的印度口音,後來大家反而很愛他的咖哩幽默.
不論是賣晶片,賣炸雞,或賣服務,商品製造總有不少流程.有的步驟快,有的慢,有的生產率(yield rate)高,有的太低,這便產生了許多問題,如:流程塞車,庫存太多,客戶等太久.POM的第一課便教大家如何找出生產流程中的bottleneck(瓶頸),並透過不同技巧改善.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時找到optimal的方案,match supply 與demand.比方說,報紙印太多會賣不掉(白花了印刷費與distribution cost),印太少也很可惜,該賺的沒賺到.兩者都有機會成本.如何算出最佳的量? Supply chain也是一個有趣的領域,為何Zara推出新衣服的速度這麼快,Mark & Spencer卻不行? Toyota, Dell, Walmart如何將庫存減到最低,又不失對客戶的服務品質?

2008年12月5日

教授不好當

P2馬上要結束, P3的課程也選完了.學校給大家200點,用來bid想上的課.資源有限,慾望無窮,要想清楚子彈該用在哪裡.

P3除了兩門必修課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alysis與Macroeconomics global economy外,可以任意選3-4門選修課.如何從15門課中挑出想修的課?
第一當然是career goal,但就算如此篩選還是有很多可以上的.這時最好用的參考就是教師評鑑表.

學校提供了過去三屆學生對此這門的評鑑表,裡頭包含了八大項目,每項分數從1 (很不滿意) 到5分 (很滿意)不等.
看完後我決定只挑4分與5分加起來超過80%的老師.
整體而言,可以看的出來INSEAD學生對老師的標準很高:若一門課超過10%不滿意,這個老師就會很危險,需要趕快改進,不然一兩年後就可以跟大家說再見了.這樣的評鑑是好的,很多課的評鑑在過去三屆裡大幅提升,第一年被批的很慘,第二年馬上改善,第三次就很不錯了.不改善的話,下一次就會因著選的人太少而被cancel.

教授若上的不好,學生的反應是很直接的,管你是哪來的名教授,學生不吃這一套.

除了上次台灣教授提的Wharton教授外,之前一個UC來的會計教授也被學生轟走,連學期都還沒上完就被換掉.

INSEAD學生對教授的喜好非常直接,上的好的教授,上的精采處大家給掌聲,下課時再給熱烈掌聲,外加學期結束時的歡送/搞怪活動;上不好的除了上課沒啥反應,學期結束時也只有淡淡的掌聲,外加很不客氣的評鑑與意見.事實上,就算教授私底下與學生互動良好,教學品質不行大家還是很直接反應在評鑑表上.

只能說一開始學校挑學生,進來後學生挑學校,畢業時學生與雇主互挑.

反正你有本事,就有本錢挑.沒本事的就…

2008年12月1日

Olympic 運動會

希望這是P2最後一個活動了,期末考快到了,不唸書就死人了.
新加坡的兩班在Sentosa海邊舉辦兩班對抗賽.不傀是新加坡,11月底還是很熱.
十個項目之中隔壁班只贏了我們七項...
Grab this Widget ~ Blogger Access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