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邀來了兩個女性創業家,與我們聊聊social enterprise.原本是打算參加另一個活動-日本同學舉辦的Karaoke,只是這個創業講座是我的組員 M 與 A負責的,在兩位姐姐的淫威下,我只好乖乖露臉捧場. (話雖這麼說,還是挺有收穫的.)
這兩位女性似乎是在spectrum兩端: Miss E二十年前中學畢業後,白手起家打出她的時尚品牌連鎖店;Miss S則是前INSEAD 會計教授,哈佛博士,兩年前離開學術界從事non-profit工作.
Miss E在時尚事業成功之餘,運用她的經驗投入social enterprise.故事起源於十五年前,她的公司第一次賺錢.巧的是那時一位牧師四處籌錢想在印度蓋六個教堂,所需金額剛好就是她的Profit數字.她雖然有猶豫,倒還是順從了心中的聲音,捐了出去.一年半後,印度發生大地震,在她捐獻的那個區域,有六間教堂沒被震倒,成了災民的救助中心.
目前她把大多數時間放在non-profit活動上,幫助新加坡的中輟生找工作,學得一技之長.
Miss S (應該說是Professor S)開辦了一間提供financial education的組織 “AIDHA”,專門幫助移民來新加坡的婦女建立理財與金融知識,幫助她們經營小本生意,進而經濟獨立. S巴不得見到更多的competitor, the more the better,因為社會上的需要太大了.
這兩位有相似的目標:幫助自己的non-profit org (NPO) 成為social enterprise. NPO與social enterprise主要的差異之一是NPO靠捐獻,social enterprise靠提供商品或服務賺錢,好自給自足甚至幫助別人,也就是 “more-than-profit” organization. 現在的瓶頸是每個NPO性質都不大一樣,還沒找出複製成功的法則,大家只好憑著一股傻勁堅持下去.
另一個問題是人才,幸運的是愈來愈多人起來呼應,並且投身其中,至少我從我的組員M眼中看到了這個答案.
這兩位女性似乎是在spectrum兩端: Miss E二十年前中學畢業後,白手起家打出她的時尚品牌連鎖店;Miss S則是前INSEAD 會計教授,哈佛博士,兩年前離開學術界從事non-profit工作.
Miss E在時尚事業成功之餘,運用她的經驗投入social enterprise.故事起源於十五年前,她的公司第一次賺錢.巧的是那時一位牧師四處籌錢想在印度蓋六個教堂,所需金額剛好就是她的Profit數字.她雖然有猶豫,倒還是順從了心中的聲音,捐了出去.一年半後,印度發生大地震,在她捐獻的那個區域,有六間教堂沒被震倒,成了災民的救助中心.
目前她把大多數時間放在non-profit活動上,幫助新加坡的中輟生找工作,學得一技之長.
Miss S (應該說是Professor S)開辦了一間提供financial education的組織 “AIDHA”,專門幫助移民來新加坡的婦女建立理財與金融知識,幫助她們經營小本生意,進而經濟獨立. S巴不得見到更多的competitor, the more the better,因為社會上的需要太大了.
這兩位有相似的目標:幫助自己的non-profit org (NPO) 成為social enterprise. NPO與social enterprise主要的差異之一是NPO靠捐獻,social enterprise靠提供商品或服務賺錢,好自給自足甚至幫助別人,也就是 “more-than-profit” organization. 現在的瓶頸是每個NPO性質都不大一樣,還沒找出複製成功的法則,大家只好憑著一股傻勁堅持下去.
另一個問題是人才,幸運的是愈來愈多人起來呼應,並且投身其中,至少我從我的組員M眼中看到了這個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