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當選的social 班代表頻頻出招,為了籌到更多活動基金,他們祭出了罰錢運動.由於罰錢是為了娛樂大家,我們都沒意見.
於是以下行為開始要罰10元新幣 (約220台幣):
1. 上課遲到
2. 手機亂叫
3. 聽課睡著
4. smart-ass的問題或答案.
smart-ass question 就是惡搞,整教授的問題
smart-ass 的答案就像下面的英文翻譯:
How are you -> 怎麼是你?
How old are you -> 怎麼老是你?
誰是裁判呢?人人都是.班代表發給每人一張類似足球場上的黃牌.你若留意到以上行為便舉牌,沒幾天,班代表就收了幾百塊錢,賺翻了.
為了給大家一些娛樂,他們徵求同學在某堂正經的課上,想辦法說出:
“In the midnight hour, I can feel your power” (午夜時分,我感受得到你的力量!)
說得最順的可得香檳ㄧ瓶
於是一個西班牙人就在某次討論中說了出口.老師ㄧ時摸不著頭緒時,這位劍橋博士便想辦法硬坳回主題,而大家在底下竊笑不已.
另一個巴林同學,在經濟老師問如何把價格最佳化時,很正經的舉手,回答說: “In the midnight hour, I can feel your power…” 老師當場退後三步,笑說 “嘿!老兄!我已經結婚了!”
另一堂課教授希望大家提供些點子,讓同學上課發言更普遍.
當正常的答案都出爐後,我便舉手說: “三堂課都不發言的人,建議教授給個愛的擁抱;五堂課的話,就給個kiss. 這樣大家一定猛發言…”
很意外的,我沒收到黃牌,反而是大家鼓掌叫好
看來大家對於smart ass的標準相當的低…
2008年9月27日
2008年9月24日
請投我ㄧ票
前幾天班上選班代表,來負責班上social, academic,career與IT事務
ㄧ個social的參選人說:我愛玩,又不愁找工作 (UBS sponsor),交給我吧
大家覺得有理,她便上了 (雖然她來自宅男大本營 MIT,但看在是女生的份上,就賞她一票)
另一個參選人說:我是美國人
就這樣,他也上了
ㄧ個來自丹麥的academic參選人:我已經擁有經濟與財務碩士,又有實務投資經驗,交給我吧
大家看在他平常上課發言很有深度,便給他上了
另一個德國人:我是醫學博士,身體不舒服我可以幫忙.
大家想:隨便啦!博士功課應該還不錯吧.於是他也上了.
ㄧ個career參選人:我是新加坡人,在很多亞洲國家工作過,我有很好的network
大家聽聽,覺得不錯,他便上了,反正經濟不景氣,也許他有本事搞一些淡馬錫之類的工作
另一個澳洲人,上課帶給大家許多歡樂,也忘了他講啥政見,反正也上了
最後是IT:
一個法國人參選人說,我MIT畢業,專精電機與資訊,我懂許多程式語言,也有扎實的高科技產業經驗,我應該很適合這個職務
大家想想,叫MIT畢業的搞電腦這種雜活聽起來蠻屌的.心想:就是他啦!
但冒出一個同學,他淡淡的說: 我是印度IT工程師...
最後印度同學凍蒜!
ㄧ個social的參選人說:我愛玩,又不愁找工作 (UBS sponsor),交給我吧
大家覺得有理,她便上了 (雖然她來自宅男大本營 MIT,但看在是女生的份上,就賞她一票)
另一個參選人說:我是美國人
就這樣,他也上了
ㄧ個來自丹麥的academic參選人:我已經擁有經濟與財務碩士,又有實務投資經驗,交給我吧
大家看在他平常上課發言很有深度,便給他上了
另一個德國人:我是醫學博士,身體不舒服我可以幫忙.
大家想:隨便啦!博士功課應該還不錯吧.於是他也上了.
ㄧ個career參選人:我是新加坡人,在很多亞洲國家工作過,我有很好的network
大家聽聽,覺得不錯,他便上了,反正經濟不景氣,也許他有本事搞一些淡馬錫之類的工作
另一個澳洲人,上課帶給大家許多歡樂,也忘了他講啥政見,反正也上了
最後是IT:
一個法國人參選人說,我MIT畢業,專精電機與資訊,我懂許多程式語言,也有扎實的高科技產業經驗,我應該很適合這個職務
大家想想,叫MIT畢業的搞電腦這種雜活聽起來蠻屌的.心想:就是他啦!
但冒出一個同學,他淡淡的說: 我是印度IT工程師...
最後印度同學凍蒜!
帶教授出場
學校有個program叫做"Take Professor to Lunch",
學校補助飯錢,鼓勵學生與老師交流
佔著這個便宜,今天我和個台灣同學邀了INSEAD唯一一位台灣教授吃飯,
趁著他要去北京大學訪問前見個面
陳威如教授專攻策略研究,他的"產業分析研究"很受歡迎,特別是對於想走consulting的同學
只是就著教書的角度說,他說INSEAD學生是學界裡知名的難教
ㄧ方面是國籍/文化太多,很多美國的那一套這裡不一定適用
另一方面是學生年紀比較大,ㄧ年的學費又是地球最貴,以致學生很龜毛.
比方說之前一個Wharton教授來教行銷,被學生唾棄到不行,集體要求換老師.
只能說Wharton的教授品質差異很大,有許多明星級大師,也有被學生唾棄的老師;相較之下,INSEAD較少神人級大師,但被幹譙的教授也很少
聊到了學術研究,INSEAD希望教授的研究能理論與實用兼顧,
比方說,INSEAD金教授的"藍海策略",實務上的應用大於學術上的突破,
這不是全新的突破,但至少是很平易近人的學術理論
相較之下,Harvard與Stanford鼓勵創新突破的研究,希望開創新的理論甚至學派
INSEAD這種理論與實用兼顧的特性也帶來了新的議題,
比如說選博士班學生時,有人喜歡top-MBA加consulting背景的申請者,
卻也有人擔心這種背景過於現實,無法走到小眾卻有潛力的"藍海"
我問到如果有天台大請你回去當教授呢?
他笑說剛拿到博士時他就可以回去了
由於台大的兩位策略教授:湯明哲跑去當副校長,李吉仁被借去主持郭台銘的"鴻海大學",現在台大管院一直急著找人接棒
不過考量整個學術環境與待遇,他還是繼續呆在國外吧!
不知如何,這個回答聽起來很熟悉,似乎在許多台灣人身上聽過類似的答案...
學校補助飯錢,鼓勵學生與老師交流
佔著這個便宜,今天我和個台灣同學邀了INSEAD唯一一位台灣教授吃飯,
趁著他要去北京大學訪問前見個面
陳威如教授專攻策略研究,他的"產業分析研究"很受歡迎,特別是對於想走consulting的同學
只是就著教書的角度說,他說INSEAD學生是學界裡知名的難教
ㄧ方面是國籍/文化太多,很多美國的那一套這裡不一定適用
另一方面是學生年紀比較大,ㄧ年的學費又是地球最貴,以致學生很龜毛.
比方說之前一個Wharton教授來教行銷,被學生唾棄到不行,集體要求換老師.
只能說Wharton的教授品質差異很大,有許多明星級大師,也有被學生唾棄的老師;相較之下,INSEAD較少神人級大師,但被幹譙的教授也很少
聊到了學術研究,INSEAD希望教授的研究能理論與實用兼顧,
比方說,INSEAD金教授的"藍海策略",實務上的應用大於學術上的突破,
這不是全新的突破,但至少是很平易近人的學術理論
相較之下,Harvard與Stanford鼓勵創新突破的研究,希望開創新的理論甚至學派
INSEAD這種理論與實用兼顧的特性也帶來了新的議題,
比如說選博士班學生時,有人喜歡top-MBA加consulting背景的申請者,
卻也有人擔心這種背景過於現實,無法走到小眾卻有潛力的"藍海"
我問到如果有天台大請你回去當教授呢?
他笑說剛拿到博士時他就可以回去了
由於台大的兩位策略教授:湯明哲跑去當副校長,李吉仁被借去主持郭台銘的"鴻海大學",現在台大管院一直急著找人接棒
不過考量整個學術環境與待遇,他還是繼續呆在國外吧!
不知如何,這個回答聽起來很熟悉,似乎在許多台灣人身上聽過類似的答案...
2008年9月22日
飛翔吧!雞蛋!
2008年9月19日
"硬死鴨啥都搞全球跑透透基金"
MBA Dean Jake Cohen 神不知鬼不覺的又飄到了新加坡,咱們的Jake總是面無表情,看不出喜怒哀樂,難不成強者都是這樣?還是教Accounting的關係?
由於許多學生向他請教這次的金融事件,他便把P1的學生找來聊聊.講了幾個點(雖有些廢話,但安撫作用是有的):
1. 經濟是循環的,就算今天是世界末日,明天還是有創世紀.目前金融業短期受影響,但你MBA的價值還是會在中期回到平均水準,另外...
2. 許多的混亂應該會在我們畢業前沉澱,我們才開始MBA而已,不用太擔心.況且…
3. 目前consulting 與 industry 的工作都還是有,只是變的更競爭而已,所以…
4. 他目前大多時間都花在與召募公司的溝通上: 他要確保公司招募時,第一個就要想到INSEAD. 他要確保無論經濟如何,我們都是雇主的首選. 對於顧問業,他要我們放心.INSEAD一直是顧問業的首選. McKinsey 與Bain也向他說INSEAD已經是他們全球MBA招募最多人的學校,超越了Harvard. (BCG 應該也是前三名吧).此外...
5. 對於產業界,我們也是佼佼者. 反而有些industry公司向他反應申請工作的學生不是很多,希望多點人申請. 他建議我們多了解其他產業,求職時有點彈性.最後...
6. 給些數據: July 08畢業的這屆,75%畢業時有工作,95%畢業三個月後都有工作.雖然有受景氣影響,不若往年,但還是OK的啦
講到這,我要替硬死鴨打廣告:
相較於某些金融業強項的學校, INSEAD的畢業生平均的分布在全球的顧問,金融與產業界.比方說Wharton, Columbia與NYU好了,畢業生50-60%在金融業, 80-90%在美國工作,Merrill, Lehman與Morgan Stanley是主要雇主
而INSEAD畢業生約1/3在金融業,最多人工作的國家-英國,也只佔了25%左右.
以買雞精的角度而言, “INSEAD啥都搞全球跑透透基金”應該是比“華頓山姆大叔華爾街基金”來的低風險吧?
有興趣買基金的朋友請撥熱線:
0800 584 584 (林北閒閒 不怕死 不怕死)
由於許多學生向他請教這次的金融事件,他便把P1的學生找來聊聊.講了幾個點(雖有些廢話,但安撫作用是有的):
1. 經濟是循環的,就算今天是世界末日,明天還是有創世紀.目前金融業短期受影響,但你MBA的價值還是會在中期回到平均水準,另外...
2. 許多的混亂應該會在我們畢業前沉澱,我們才開始MBA而已,不用太擔心.況且…
3. 目前consulting 與 industry 的工作都還是有,只是變的更競爭而已,所以…
4. 他目前大多時間都花在與召募公司的溝通上: 他要確保公司招募時,第一個就要想到INSEAD. 他要確保無論經濟如何,我們都是雇主的首選. 對於顧問業,他要我們放心.INSEAD一直是顧問業的首選. McKinsey 與Bain也向他說INSEAD已經是他們全球MBA招募最多人的學校,超越了Harvard. (BCG 應該也是前三名吧).此外...
5. 對於產業界,我們也是佼佼者. 反而有些industry公司向他反應申請工作的學生不是很多,希望多點人申請. 他建議我們多了解其他產業,求職時有點彈性.最後...
6. 給些數據: July 08畢業的這屆,75%畢業時有工作,95%畢業三個月後都有工作.雖然有受景氣影響,不若往年,但還是OK的啦
講到這,我要替硬死鴨打廣告:
相較於某些金融業強項的學校, INSEAD的畢業生平均的分布在全球的顧問,金融與產業界.比方說Wharton, Columbia與NYU好了,畢業生50-60%在金融業, 80-90%在美國工作,Merrill, Lehman與Morgan Stanley是主要雇主
而INSEAD畢業生約1/3在金融業,最多人工作的國家-英國,也只佔了25%左右.
以買雞精的角度而言, “INSEAD啥都搞全球跑透透基金”應該是比“華頓山姆大叔華爾街基金”來的低風險吧?
有興趣買基金的朋友請撥熱線:
0800 584 584 (林北閒閒 不怕死 不怕死)
2008年9月18日
創業?賣雞排嗎?
創業是很多MBA心動卻不敢行動的事.
INSEAD每年大約有2-3%的學生畢業後直接創業,其他絕大多數到大企業歷練;儘管如此,不少學生還是把創業當做中長期的生涯規畫.
INSEAD在創業領域相當投入,這裡有許多創業相關的課程與研究,比如說選修課 “Your first 100 days” - 你的關鍵百日:透過實際組成一個經營團隊,克服/搞砸新公司的事件與危機,並真實的經歷一場創業 reality show.
除了不少選修課外,學校每一兩週會邀一位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駐校創業家)來,一對一與學生討論他的創業計畫,幫助學生走上創業的路.
今天一個創業家在教授安排下來到INSEAD,主要是尋求人力支援.我與6位同學自願幫他(倒)忙,便ㄧ起討論:
這個法國佬辭去了銀行的工作,現正在建立一個網路平臺,措合想教/學語言的老師/學生,透過他所提供的軟體遠距上課.他提供想法與許多資料,證明有龐大商機.大夥便開始問他整個營運計畫,財務狀況,未來的籌資,客戶來源…也試著找出我們能幫忙的地方
討論途中,我實在覺得創業不是紙上談兵,太多事情要做,千頭萬緒,完全是校長兼掃地. 基本上一個人是24小時在工作的,幾乎就是為了這家公司而活著.若沒有極度的熱情與毅力,幾乎搞不下去.況且失敗率極高…
難怪大多數人都選擇條安全的路,少數人過幾年後再出來.
前幾天一家公司來INSEAD招生,我便與教經濟的阿囉哈教授聊到此公司.他有個Stanford朋友10年前可以成為這家公司第一個paid employee,但這傢伙實在不想放棄他有趣也高薪的venture capital工作,便拒絕了三個在車庫創業的小子.其中兩個傢伙叫Larry Page與Sergey Brin,而這間車庫公司叫Google.
後悔嗎?應該不會.在那種時空環境下,理智的人都會這麼做.
INSEAD每年大約有2-3%的學生畢業後直接創業,其他絕大多數到大企業歷練;儘管如此,不少學生還是把創業當做中長期的生涯規畫.
INSEAD在創業領域相當投入,這裡有許多創業相關的課程與研究,比如說選修課 “Your first 100 days” - 你的關鍵百日:透過實際組成一個經營團隊,克服/搞砸新公司的事件與危機,並真實的經歷一場創業 reality show.
除了不少選修課外,學校每一兩週會邀一位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駐校創業家)來,一對一與學生討論他的創業計畫,幫助學生走上創業的路.
今天一個創業家在教授安排下來到INSEAD,主要是尋求人力支援.我與6位同學自願幫他(倒)忙,便ㄧ起討論:
這個法國佬辭去了銀行的工作,現正在建立一個網路平臺,措合想教/學語言的老師/學生,透過他所提供的軟體遠距上課.他提供想法與許多資料,證明有龐大商機.大夥便開始問他整個營運計畫,財務狀況,未來的籌資,客戶來源…也試著找出我們能幫忙的地方
討論途中,我實在覺得創業不是紙上談兵,太多事情要做,千頭萬緒,完全是校長兼掃地. 基本上一個人是24小時在工作的,幾乎就是為了這家公司而活著.若沒有極度的熱情與毅力,幾乎搞不下去.況且失敗率極高…
難怪大多數人都選擇條安全的路,少數人過幾年後再出來.
前幾天一家公司來INSEAD招生,我便與教經濟的阿囉哈教授聊到此公司.他有個Stanford朋友10年前可以成為這家公司第一個paid employee,但這傢伙實在不想放棄他有趣也高薪的venture capital工作,便拒絕了三個在車庫創業的小子.其中兩個傢伙叫Larry Page與Sergey Brin,而這間車庫公司叫Google.
後悔嗎?應該不會.在那種時空環境下,理智的人都會這麼做.
2008年9月15日
這種景氣實在是太-超-過-了
Merril Lynch: 440億美金; AIG: 850億美金; Bear Stern: 2.4億美金; 找個有前景的好工作:無價!
這不是Mastercard的廣告,這是小弟現在的感慨
套一句現在台灣的流行用語:這一切實在是太超過了
2008年9月15日,就在這該死的一天(也是歷史留名的一天),美林證券賣了,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AIG尋求資金紓困
加上上週美國政府接管Fannie Mae 和Freddie Mac,幾個月前Bear Stern便宜賣給JP Morgan,英國的Northern Rock...
一波接一波,還不知到後面還有啥鬼東西要出來,我開始懷疑辭掉英國工作跑來INSEAD是否為正確的決定
今天有個admitted的學生寫信來問就業市場的狀況,他在考慮是不是要延一年才來.我跟他講了一下,希望他做出好的抉擇,也祝彼此好運.
事實上,一個紐西蘭女孩今天還跟我開玩笑,是不是要先生個孩子,defer半年! (小姐,生孩子沒那麼快的,最快也要九個月)
最近參加幾個活動,聽到以下消息:
1. 某大顧問公司大幅減少interview的人數,大中華區將不會招太多人.
私下聽到的原因是:去年over-hire,人力過剩.但人力過剩的另一面其實就是生意不夠多
2. 某歐陸投資銀行通常都有三個division來招人,今年只剩asset management要人.其他的缺已由summer intern補齊了
3. 某大商業銀行的策略部門通常都招不少MBA學生,今年只招一位.這個位子將由全球眾多MBA來搶.
4. 另一大銀行今年全球已經裁了三批人了.第一批是績效不好的員工,第二批是沒啥用的部門,第三批呢?管他的,找人裁就對了.這樣的公司今年能招多少人呢?
開學才四週,大家都在下修找工作的期望.原本較冷門的公司現在愈看愈sexy了.
Lehman Brother:大家照過來,有消息宣佈:不用再加班了!
PS. 推薦一個介紹sub-prime crisis的slide,圖文並茂,簡單易瞭(雖然夾雜些許髒話)
http://docs.google.com/TeamPresent?docid=ddp4zq7n_0cdjsr4fn&skipauth=true&pli=1
這不是Mastercard的廣告,這是小弟現在的感慨
套一句現在台灣的流行用語:這一切實在是太超過了
2008年9月15日,就在這該死的一天(也是歷史留名的一天),美林證券賣了,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AIG尋求資金紓困
加上上週美國政府接管Fannie Mae 和Freddie Mac,幾個月前Bear Stern便宜賣給JP Morgan,英國的Northern Rock...
一波接一波,還不知到後面還有啥鬼東西要出來,我開始懷疑辭掉英國工作跑來INSEAD是否為正確的決定
今天有個admitted的學生寫信來問就業市場的狀況,他在考慮是不是要延一年才來.我跟他講了一下,希望他做出好的抉擇,也祝彼此好運.
事實上,一個紐西蘭女孩今天還跟我開玩笑,是不是要先生個孩子,defer半年! (小姐,生孩子沒那麼快的,最快也要九個月)
最近參加幾個活動,聽到以下消息:
1. 某大顧問公司大幅減少interview的人數,大中華區將不會招太多人.
私下聽到的原因是:去年over-hire,人力過剩.但人力過剩的另一面其實就是生意不夠多
2. 某歐陸投資銀行通常都有三個division來招人,今年只剩asset management要人.其他的缺已由summer intern補齊了
3. 某大商業銀行的策略部門通常都招不少MBA學生,今年只招一位.這個位子將由全球眾多MBA來搶.
4. 另一大銀行今年全球已經裁了三批人了.第一批是績效不好的員工,第二批是沒啥用的部門,第三批呢?管他的,找人裁就對了.這樣的公司今年能招多少人呢?
開學才四週,大家都在下修找工作的期望.原本較冷門的公司現在愈看愈sexy了.
Lehman Brother:大家照過來,有消息宣佈:不用再加班了!
PS. 推薦一個介紹sub-prime crisis的slide,圖文並茂,簡單易瞭(雖然夾雜些許髒話)
http://docs.google.com/TeamPresent?docid=ddp4zq7n_0cdjsr4fn&skipauth=true&pli=1
2008年9月12日
穩賺不賠的避險基金?
最近在不同課聽了不同的投資概念:一個是沒有人能打敗市場,一個是有些人可以透過arbitrage(套利)穩賺不賠
無論基金經理人如何吹捧他的基金,提出過去的獲利數字,統計學家或經濟學家都不相信這一套..他們透過公開資料追蹤900位基金經理人過去六年的投資績效,發現有14位連續六年打敗市場.這代表這14位是高手嗎?
搞統計的不這麼認為:假設每年每個經理人有一半的機率打敗市場,經過六年的隨意投資,900個中總會有14.4個矇到六連勝.
另一門課老師聊了arbitrage(套利),這一直是hedge fund (對沖基金/避險基金)常用的招數之ㄧ.比如說A市場賣的漢堡,薯條加汽水是15元;B市場賣的同樣的漢堡是10元,C市場賣的薯條加汽水是4元.我便到B買了一個漢堡,再到C買一份薯條加汽水,然後同一時間賣到A市場(假設漢堡沒酸掉,薯條沒軟掉),我便賺了1元
現實生活中Hedge Fund玩的不是漢堡薯條,而是債券,貨幣,股票,衍生性商品…,透過複雜的計算找到機會.只是這樣的資訊/機會通常只存在幾秒鐘,當一群人想賺這個錢時,就比誰的電腦系統精準與快速.當然電腦系統的背後還有一群電腦,數學或物理魔人絞盡腦汁找出賺錢的model
我的上海朋友Y,25歲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專攻光學物理),現在在倫敦做hedge fund.他說:真正的學問常常都在小數點後面好幾位中! 他老媽當初很氣他為何不回大陸當教授,知道他的薪水後再也沒提過這事.
至於他真正的動機? 他認為拿諾貝爾獎太難了,但要在避險基金這一行得一些獎容易多了(當然還是很難,老兄).
無論基金經理人如何吹捧他的基金,提出過去的獲利數字,統計學家或經濟學家都不相信這一套..他們透過公開資料追蹤900位基金經理人過去六年的投資績效,發現有14位連續六年打敗市場.這代表這14位是高手嗎?
搞統計的不這麼認為:假設每年每個經理人有一半的機率打敗市場,經過六年的隨意投資,900個中總會有14.4個矇到六連勝.
另一門課老師聊了arbitrage(套利),這一直是hedge fund (對沖基金/避險基金)常用的招數之ㄧ.比如說A市場賣的漢堡,薯條加汽水是15元;B市場賣的同樣的漢堡是10元,C市場賣的薯條加汽水是4元.我便到B買了一個漢堡,再到C買一份薯條加汽水,然後同一時間賣到A市場(假設漢堡沒酸掉,薯條沒軟掉),我便賺了1元
現實生活中Hedge Fund玩的不是漢堡薯條,而是債券,貨幣,股票,衍生性商品…,透過複雜的計算找到機會.只是這樣的資訊/機會通常只存在幾秒鐘,當一群人想賺這個錢時,就比誰的電腦系統精準與快速.當然電腦系統的背後還有一群電腦,數學或物理魔人絞盡腦汁找出賺錢的model
我的上海朋友Y,25歲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專攻光學物理),現在在倫敦做hedge fund.他說:真正的學問常常都在小數點後面好幾位中! 他老媽當初很氣他為何不回大陸當教授,知道他的薪水後再也沒提過這事.
至於他真正的動機? 他認為拿諾貝爾獎太難了,但要在避險基金這一行得一些獎容易多了(當然還是很難,老兄).
2008年9月11日
忙裡偷閒
這週忙了點,之後也差不多
這裡的每堂課都進度神速,很多課才上了三堂課,就飆到了大學要七八堂課才會教到的內容
比如說會計課:第一堂 基本會計觀念;第二堂 公司財報總覽與balance sheet; 第三堂 Income statement; 第四堂 Statement of Cash flow; 第五堂 ratio analysis...
老師也很狠的給了不少的reading,若之前沒有相關的底子,要用點力才跟的上
若不這樣的話,很難在十個月教完二十幾門課
今天就上了三門課,而晚上都有不同的就業活動/訓練
週一: Samsung; 週二: Bain / Deutsche Bank (只能選一個); 週三: Standard Chartered; 週四: A T Kearney / Morgan Stanley; 週五: Value Partner/LEK consulting/Siemens consulting
well, 小忙,現在也沒時間學時間管理了
這裡的每堂課都進度神速,很多課才上了三堂課,就飆到了大學要七八堂課才會教到的內容
比如說會計課:第一堂 基本會計觀念;第二堂 公司財報總覽與balance sheet; 第三堂 Income statement; 第四堂 Statement of Cash flow; 第五堂 ratio analysis...
老師也很狠的給了不少的reading,若之前沒有相關的底子,要用點力才跟的上
若不這樣的話,很難在十個月教完二十幾門課
今天就上了三門課,而晚上都有不同的就業活動/訓練
週一: Samsung; 週二: Bain / Deutsche Bank (只能選一個); 週三: Standard Chartered; 週四: A T Kearney / Morgan Stanley; 週五: Value Partner/LEK consulting/Siemens consulting
well, 小忙,現在也沒時間學時間管理了
2008年9月8日
社會企業與MBA 2.0
一個校友回來給我們career建議,他問多少人在非營利組織做過事,不少人舉手,他驚訝的說比幾年前多了很多
MBA挑學生通常都有非常複雜的邏輯,從這裡我猜INSEAD或多或少更看重有NGO背景的學生,也許這與近幾年興起的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ity甚至進一步到social enterprise, microfinance的興起有關
看看我的teammate M,美國猶太人,讀社會學,一直以來都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很熱中全球各地猶太人的文化保存,家庭價值以及一些環保議題.
她骨子裡有熱忱,但對於管理,財務是一翹不通.到目前為止,她倒是很能勝任MBA的各項事務
她一直認為自己是admission fault,但誰知道?其實她有一些特質是一般consultant, banker, engineer所沒有的,之後她也將接下INSEAD最大社團 INDEVOR的president. 這個社團主要是推動國際發展,環保,社會責任,非營利等活動
希望經過這十個月後,M會在大公司歷練一陣子,並且將來把所學的帶到另一個領域去
希望能有愈來愈多這樣的團體興起,或者更多人運用管理技巧,改善社會許多不平或不當的現象
MBA挑學生通常都有非常複雜的邏輯,從這裡我猜INSEAD或多或少更看重有NGO背景的學生,也許這與近幾年興起的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ity甚至進一步到social enterprise, microfinance的興起有關
看看我的teammate M,美國猶太人,讀社會學,一直以來都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很熱中全球各地猶太人的文化保存,家庭價值以及一些環保議題.
她骨子裡有熱忱,但對於管理,財務是一翹不通.到目前為止,她倒是很能勝任MBA的各項事務
她一直認為自己是admission fault,但誰知道?其實她有一些特質是一般consultant, banker, engineer所沒有的,之後她也將接下INSEAD最大社團 INDEVOR的president. 這個社團主要是推動國際發展,環保,社會責任,非營利等活動
希望經過這十個月後,M會在大公司歷練一陣子,並且將來把所學的帶到另一個領域去
希望能有愈來愈多這樣的團體興起,或者更多人運用管理技巧,改善社會許多不平或不當的現象
2008年9月5日
比錢還貴的東西
開學兩個禮拜了,一週大約有5-8場求職活動,公司招募與訓練.每家公司都卯盡全力吸引學生,似乎進到他們為MBA量身訂做的management program,就可以前途無憂.最近Standard Chartered也來招人,並且歡迎我們這些才剛開始的P1學生申請.
我在猶豫是否要申請?並且開始思考到底我想做什麼? 我知道我要繼續呆在consulting,但漸漸的也不確定了.我知道每年150 - 200個INSEAD學生進到McKinsey, BCG, Bain,另外幾百人進到投資銀行,私募基金,venture capital, headge fund, Private Banking,Commercial Banking;另外一狗票同學進到業界領高薪,這些都是最安全的路.只是在跟著大家走的同時,自己有沒有一個主見?就某一面說,進到上述行業是無敵難;但另一面來看也不難-整天練習case, networking,研究各家公司,找出自己的相對優勢,修CV,寫cover letter...就可以搞定了.最難的,我想還是找到自己要什麼.
錢絕對不是一切,兩倍的財富不會給你兩倍的快樂.太多東西是錢買不到的
學校提供我們免費下載一本前哈佛教授寫的書"More than Money".其中有個故事頗有意思,值得思考
我在猶豫是否要申請?並且開始思考到底我想做什麼? 我知道我要繼續呆在consulting,但漸漸的也不確定了.我知道每年150 - 200個INSEAD學生進到McKinsey, BCG, Bain,另外幾百人進到投資銀行,私募基金,venture capital, headge fund, Private Banking,Commercial Banking;另外一狗票同學進到業界領高薪,這些都是最安全的路.只是在跟著大家走的同時,自己有沒有一個主見?就某一面說,進到上述行業是無敵難;但另一面來看也不難-整天練習case, networking,研究各家公司,找出自己的相對優勢,修CV,寫cover letter...就可以搞定了.最難的,我想還是找到自己要什麼.
錢絕對不是一切,兩倍的財富不會給你兩倍的快樂.太多東西是錢買不到的
學校提供我們免費下載一本前哈佛教授寫的書"More than Money".其中有個故事頗有意思,值得思考
2008年9月4日
啥?再說一遍
soft skill大概是最難教的,大家都會說溝通,領導,傾聽很重要,但也只能說說
今天這門叫Lead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通常這種題目我都不太想聽,但今天下來這個教授確實有幫助到我們
這個美國人有個很漂亮的履歷:康乃爾電機碩士,華頓MBA,哈佛博士,做過BCG的顧問,現在專門研究組織行為的議題.我很慶幸有這種hard science背景的人來研究這種議題,相信他們會用較科學的方法介紹這類軟性題目
第一堂課的主題是溝通,大家就著一個案例作討論.但上課時他卻像個律師:你發言後,他便一直追問更多問題,剖析你的立論,假設,意見.但很顯然的,他非常仔細的聽你說話,甚至你隨口說說的他的認真的聽.
接著他做了不同的活動,其中一個是與你的小組討論以下statement:
"the ability to be influenced by other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s for an effective leader"
但其實重點是討論的形式.不同一般的討論,我們必須先摘要前一個人想法後再說我們的想法,講完後隨意指定下位發言者;一個接一個,總共討論十五分鐘
這樣的討論累死人了.為了要summarize別人的發言,要很專心的聆聽,但當別人有些想法觸動你時,會不自主的出神,這樣一來又漏掉別人的發言;如果不幸的被點到,只能吱吱嗚嗚的,別人馬上知道你沒專心聽. 特別是別人意見與你不同時,你很容易岔出去思考.但事實上別人意見不同時才是你更該聆聽的時候.
這類的課學生反應通常會兩極,我猜有人會認為很無聊,不如教一些arbitrage,trading或策略分析等實用工具.但個人認為MBA是要培養有專業的通才,而非只是職業訓練或介紹而已
今天這門叫Lead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通常這種題目我都不太想聽,但今天下來這個教授確實有幫助到我們
這個美國人有個很漂亮的履歷:康乃爾電機碩士,華頓MBA,哈佛博士,做過BCG的顧問,現在專門研究組織行為的議題.我很慶幸有這種hard science背景的人來研究這種議題,相信他們會用較科學的方法介紹這類軟性題目
第一堂課的主題是溝通,大家就著一個案例作討論.但上課時他卻像個律師:你發言後,他便一直追問更多問題,剖析你的立論,假設,意見.但很顯然的,他非常仔細的聽你說話,甚至你隨口說說的他的認真的聽.
接著他做了不同的活動,其中一個是與你的小組討論以下statement:
"the ability to be influenced by other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s for an effective leader"
但其實重點是討論的形式.不同一般的討論,我們必須先摘要前一個人想法後再說我們的想法,講完後隨意指定下位發言者;一個接一個,總共討論十五分鐘
這樣的討論累死人了.為了要summarize別人的發言,要很專心的聆聽,但當別人有些想法觸動你時,會不自主的出神,這樣一來又漏掉別人的發言;如果不幸的被點到,只能吱吱嗚嗚的,別人馬上知道你沒專心聽. 特別是別人意見與你不同時,你很容易岔出去思考.但事實上別人意見不同時才是你更該聆聽的時候.
這類的課學生反應通常會兩極,我猜有人會認為很無聊,不如教一些arbitrage,trading或策略分析等實用工具.但個人認為MBA是要培養有專業的通才,而非只是職業訓練或介紹而已
作一行 怨一行
多數的 top consultancy有所謂的"up or out"政策,意即兩三年內若升不到下一個level,就必須離開公司,而每一次大約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升上去,非常競爭
學校請了一個前McKinsey Partner校友來介紹金融業,他除了待過consulting,也被一家大bank挖去當老總,現在選擇退休到處晃晃.這個session主要是給沒有金融背景的人,最後問答時,幾個McK的同學問他怎樣進到private equity,他很直接的說:要嘛直接進PE,要嘛進投資銀行,就是不要回consulting,多繞一圈
又有人追問,若還是要回去做呢? 哪個level是最好的exit?
他說:1. Engagement Manager 2. Partner
他半開玩笑的說:因為若在associate level閃人的話,你一輩子都要解釋你不是被踢出來的;若在Associate Partner閃的話,你一輩子都要解釋你是可以當到Partner的(而大家也不會相信);若在senior partner走的話,已經沒人要你了- 又貴又沒用!
當然主題還是介紹金融業,在正經的介紹之餘,這個校友也開了這些金融人士玩笑.簡言之,他認為:
commercial banking = detail freak
corporate banking = delusional schmoozer
investment bankng = slave
private banking = glorified suitcase carrier
private equity = delusional slave
insurance = if you are MBA, don't go, unless the investment dept. the industry is for actuary
fund management = those who pretend to know the market
若真要找碴的話,這世界上沒有任何工作是好的
學校請了一個前McKinsey Partner校友來介紹金融業,他除了待過consulting,也被一家大bank挖去當老總,現在選擇退休到處晃晃.這個session主要是給沒有金融背景的人,最後問答時,幾個McK的同學問他怎樣進到private equity,他很直接的說:要嘛直接進PE,要嘛進投資銀行,就是不要回consulting,多繞一圈
又有人追問,若還是要回去做呢? 哪個level是最好的exit?
他說:1. Engagement Manager 2. Partner
他半開玩笑的說:因為若在associate level閃人的話,你一輩子都要解釋你不是被踢出來的;若在Associate Partner閃的話,你一輩子都要解釋你是可以當到Partner的(而大家也不會相信);若在senior partner走的話,已經沒人要你了- 又貴又沒用!
當然主題還是介紹金融業,在正經的介紹之餘,這個校友也開了這些金融人士玩笑.簡言之,他認為:
commercial banking = detail freak
corporate banking = delusional schmoozer
investment bankng = slave
private banking = glorified suitcase carrier
private equity = delusional slave
insurance = if you are MBA, don't go, unless the investment dept. the industry is for actuary
fund management = those who pretend to know the market
若真要找碴的話,這世界上沒有任何工作是好的
2008年9月1日
高級人肉販子
今天出現了很多上半身穿西裝打領帶,下半身穿著短褲與涼鞋的同學.
沒錯!拍大頭照的時刻來了!
這兩天學校找了專業的攝影師為每個同學拍"專業"的大頭照,之後好放到CV book上,再以一本300歐元賣給雇主.去年也賣給了400家公司
這是許多MBA都會做的事情:學校盡一切能做的把學生裡子與面子打點好,放到就業市場上去推銷
這其實只是一個良性或惡性循環的一部份:
好學生到好學校 ->好學校教育/包裝學生 ->送進好or薪水高的公司 ->漂亮的薪水與前景 -> 好的MBA ranking/reputation -> 吸引另一批好學生付7,8萬美金讀MBA ->循環...
今天的拍照只是開頭,之後還有數不完的求職訓練,如儀態,握手,吃飯... 哇,半年後我不知道會變成啥樣?
沒錯!拍大頭照的時刻來了!
這兩天學校找了專業的攝影師為每個同學拍"專業"的大頭照,之後好放到CV book上,再以一本300歐元賣給雇主.去年也賣給了400家公司
這是許多MBA都會做的事情:學校盡一切能做的把學生裡子與面子打點好,放到就業市場上去推銷
這其實只是一個良性或惡性循環的一部份:
好學生到好學校 ->好學校教育/包裝學生 ->送進好or薪水高的公司 ->漂亮的薪水與前景 -> 好的MBA ranking/reputation -> 吸引另一批好學生付7,8萬美金讀MBA ->循環...
今天的拍照只是開頭,之後還有數不完的求職訓練,如儀態,握手,吃飯... 哇,半年後我不知道會變成啥樣?
國際鋁價干奧運啥事?
講台上站著一個穿夏威夷襯衫,短褲與涼鞋的老兄,一臉鬍渣,年約40.這是我們的"Price and Market"老師.
這個老美是從Kellogg商學院來的訪問教授,喜歡在夏威夷或亞洲衝浪,愛喝啤酒與悠哉度日(聽起來也蠻Kellogg的風格)
他胡扯了一些個人故事後,問我們為何他愛喝的啤酒最近漲價了?大家說了許多不同原因,如原料,speculation,供給與需求...
做一些討論後,他扯到了這次的奧運與最近的鋁價波動.有何關係呢?
中國政府為了在奧運期間有好一點的空氣,下令許多工廠從七月開始關閉或減產兩個月,於是華北的製鋁工廠產量大減,導致價格衝高到US$3300/ton.這是一個標準的供需例子
接著帶到今天的案例-1993至1994年全球鋁業的變化.這堂課不是要上經濟理論,而是要看現實世界的經濟.
我們手中有當時全球150多家製鋁工廠的產能,成本break-down等等,我們試圖繪出那時實際的供給曲線,而非理論上的一條直線.畫完後小有成就感,下次我們要畫需求線.再過幾週Mr. Aloha打算顛覆我們的想法,告訴我們ㄧ切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個老美是從Kellogg商學院來的訪問教授,喜歡在夏威夷或亞洲衝浪,愛喝啤酒與悠哉度日(聽起來也蠻Kellogg的風格)
他胡扯了一些個人故事後,問我們為何他愛喝的啤酒最近漲價了?大家說了許多不同原因,如原料,speculation,供給與需求...
做一些討論後,他扯到了這次的奧運與最近的鋁價波動.有何關係呢?
中國政府為了在奧運期間有好一點的空氣,下令許多工廠從七月開始關閉或減產兩個月,於是華北的製鋁工廠產量大減,導致價格衝高到US$3300/ton.這是一個標準的供需例子
接著帶到今天的案例-1993至1994年全球鋁業的變化.這堂課不是要上經濟理論,而是要看現實世界的經濟.
我們手中有當時全球150多家製鋁工廠的產能,成本break-down等等,我們試圖繪出那時實際的供給曲線,而非理論上的一條直線.畫完後小有成就感,下次我們要畫需求線.再過幾週Mr. Aloha打算顛覆我們的想法,告訴我們ㄧ切並沒有那麼簡單...
同學中有相同生日的機率為何?
Uncertainty, Data and Judgment (統計)是由葡萄牙年輕教授上,這個Stanford電機博士在矽谷創業一陣子後又跑回了學界.
一開始他開了一個條件:花20元下注擲銅板,正面他給50,反面便賠了20元.但只玩一次.
一位同學與他玩,不幸的賠掉20;他問這個同學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多數人說是,因為期望值大於0.儘管賠錢,卻也做了正確的決定.換句話說,正確的決定不保證賺錢,錯誤的決定不一定賠錢;我們面對的是機率,而非當事後諸葛.
接著玩另一個遊戲:全班75人中有人有相同生日的機率為何?有人說25%,有人說99%;老師號召兩個同學下注,一人相信有,一人相信沒有:對的給錯的10元.我舉手了,因為我直覺沒有;結果老師說出他的生日,馬上有人舉手說一樣! 我便賠了10元,不過跟我賭的荷蘭工程師說把10元換成啤酒吧,下次一起喝. 老師算機率給大家看,75人中有同樣生日的機率是99.97%.
這只是開頭,剩下的課老師用理論與實際的例子或遊戲走過.還出了一個作業,請找出坊間刊物亂用統計的例子帶來班上,最好是權威刊物如WSJ, FT 或Economist,最佳的例子有獎.
或許是因為大家對統計都不陌生,這門統計課可以一下就玩起遊戲,並且連結到現實的世界
一開始他開了一個條件:花20元下注擲銅板,正面他給50,反面便賠了20元.但只玩一次.
一位同學與他玩,不幸的賠掉20;他問這個同學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多數人說是,因為期望值大於0.儘管賠錢,卻也做了正確的決定.換句話說,正確的決定不保證賺錢,錯誤的決定不一定賠錢;我們面對的是機率,而非當事後諸葛.
接著玩另一個遊戲:全班75人中有人有相同生日的機率為何?有人說25%,有人說99%;老師號召兩個同學下注,一人相信有,一人相信沒有:對的給錯的10元.我舉手了,因為我直覺沒有;結果老師說出他的生日,馬上有人舉手說一樣! 我便賠了10元,不過跟我賭的荷蘭工程師說把10元換成啤酒吧,下次一起喝. 老師算機率給大家看,75人中有同樣生日的機率是99.97%.
這只是開頭,剩下的課老師用理論與實際的例子或遊戲走過.還出了一個作業,請找出坊間刊物亂用統計的例子帶來班上,最好是權威刊物如WSJ, FT 或Economist,最佳的例子有獎.
或許是因為大家對統計都不陌生,這門統計課可以一下就玩起遊戲,並且連結到現實的世界
訂閱:
文章 (Atom)